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釣混養經常遇見的情況

釣混養經常遇見的情況。入水即化是說,手上餌、拉餌在丟鉤餌入水後即開始融散,入水不化是說,鉤餌入水後逐步融散,在一段時間內融散。

  概括起來,就是餌入水後化的很快與較慢,也就是入水即化和餌團融散需要一定時間。按照鉤餌入水後融散時間的長短細細分之,就有快、尚快、慢。

  餌在入水後融散的快與慢都有用,融散快的應對快魚,融散需要一定時間的應對慢魚。

  實踐增多了,人們就發明了,對付水表層魚,也就是拉餌打浮餌要融散的快,鉤上有稍許殘留即可,打底的餌搓餌入水後,餌粒融散所需要的時間怎麼也需要三十秒,或者更長的時間,對付雜魚鬧窩、猾魚用粘不拉幾的粘餌。引魚時間段的餌最好是入水離底三分之二開始融散,然後形成上尖下大寶塔狀的霧化區,或者鉤餌到底後逐步融散成一個隨水流運動方向的霧化區。

  為了引魚,餌需要一定的融散程度,為了更好的留魚,餌料中不能沒有粗顆粒。

  無論是入水即化,還是入水不化的依據當然是具體魚情,究竟靠什麼來實現呢,主要是開餌時的手法,其次是餌的成分搭配。

  餌水比例恰當的前提下,攪拌次數對餌的融散時間影響最大。攪拌不夠餌團鬆散,無法成型,餌料成分相互分離,鉤餌到達水底鉤歸鉤是餌歸餌,相當於只撒餌喂魚。攪拌過頭,餌團成塊死面一團,攪拌恰當,粘散適度,垂釣才能得心應手。

  我認為,學習開餌先從攪拌過頭開始比較好。攪拌不夠是大多數容易出的錯,攪拌不夠,各種成分相互分離,餌隨鉤下水,到底不知道還有沒有餌。在野外,在魚索餌不夠積極的競技池融散過快的餌可怎麼釣魚。

  學會對餌團物理狀態的檢驗。

  小小餌盆大家都有,無論是搓餌、拉餌在開釣之前在小餌盆裡做個小實驗,便於把握餌融散的大致時間。

  不要被高手從來不檢驗的假像所迷惑,他們所以不檢驗是因為在家裡已經檢驗過,或者他們開的是一把非常熟悉的餌而已。

  釣混養經常遇見的情況有:

  1、生口魚,吃口兇猛。但隨著比賽進入第二輪,魚的攝食受重播魚的驚嚇、魚爭食過後的影響,呈現逐場減弱的一般性規律。當天比賽第一輪的魚情往往是相對比較好,吃口都還正常。

  2、挑食的魚情。這類魚對餌料的味、狀態有固定的攝食選擇。因此,餌料對路與不對路相差極大。這是喂養魚池特有的魚情,若想在這樣的魚池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只有通過試餌找到對路的餌料。

  3、厭食和謹慎攝食的魚情。這類魚池的魚由於釣的人多,大多食量充裕,吃食倦怠,因為反復被釣,魚在覓食過程中常處於小心謹慎的狀態,在魚池內的活動也是慢條斯理,被釣中以後體力遠不及野生狀態下的魚更有衝撞力。

  應對:

  對付生口魚,也需要選擇有針對性的餌料,在餌料味的控制問題解決以後,通常的應對策略是,搓大餌布窩,拉大餌釣之。

  對付挑食的魚情,仍然要在賽前餌的準備上下工夫,該找餌的還得找,該試餌的還要試,具體是在尋找主料、主料的利用和如何保證不影響主料味道上下工夫。

  挑食的魚基本不吃你引逗的套路,但利用拉餌霧化引魚,搓粘餌釣之不失是一種好辦法。

  對付厭食和謹慎攝食的魚,用原塘料布窩,清淡餌釣之是通常的做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