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天山夏特古道徒步穿越

線路綜述

  夏特,清代稱沙圖阿滿臺,位於昭蘇西南部的汗騰格裏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蘇的交通驛站。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昭蘇縣的夏特牧場,南至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的破城子,它溝通天山南北,全長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徑,是絲綢之路上最為險峻的一條著名古隘道。隨著新疆南北疆公路的貫通,這條古道早已經無人問津,人們從南疆的溫宿縣到北疆的昭蘇縣要走近2000公里漫長的交通線。由於古道地質條件複雜,眾多的高山埡口、激流、冰川使得修通貫穿古道的公路成為一代人的夢想。

  夏特古道是聚考古和探險為一體的高危的徒步探險線路,穿越途中,支離破碎的木紮特的冰川,冰縫、冰河,以及洶湧的南木紮爾特河都會給探險者構成極大的威脅。加上馬匹無法通過木紮爾特冰川,探險者只有靠自己背負所有的裝備食品,在高海拔山區行軍對體力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氣候情況

  全長120公里的夏特古道跨越天山南北兩個氣候帶。昭蘇和夏特溫泉都位於天山北坡,氣候濕潤,夏季多雨,而位於天山南坡的拜城縣和南木紮爾特河谷,氣候乾燥,夏季氣溫較高,導致木紮爾特冰川迅速消融,引發山洪。古道氣候一月最為寒冷,在達阪附近月平均氣溫為-16攝氏度~-25攝氏度;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10-12度。大量降水集中於夏季的7月和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10月下旬至次年5月底為積雪期,積雪厚度可達65釐米,不宜穿越;盛夏的高溫使得冰川迅速溶化,木紮爾特河水暴漲,切斷古道,人畜根本無法通行。最佳探險時間在每年的5月中旬—六月中旬或10月—11月。

  徒步探險的內容

  當你歷經艱辛登上南北天山的分水嶺—哈達木孜達阪,似乎進入了一個冰雪的世界,四周巍峨的雪山在雲霧中時隱時現,腳下一望無際的木紮爾特冰川像一條玉帶在山谷中蜿蜒而上,消失在雪海雲霧之中。刻在巨石上的圖文和瑪尼包上一個個壘起的石頭向路徑此地的人訴說著古道的滄桑。此刻你會感到,人在大自然面前是那樣的渺小,而路徑古道的先驅者是那樣偉大。當你面對各種危險與困難境地的時候往往發現人性中最善良、最偉大的一面—這就是穿越夏特古道的樂趣之一。

  歷史上,由於南北疆之間交通的不便利,夏特古道曾在軍事、商務和民間交往等方面發揮過獨特的作用。據歷史學家考證,木紮爾特達阪是唐代著名的弓月道的必經山口,從南路的西安都護府到伊犁的弓月城,此山口是一條捷徑的路線。至清代,伊犁成為新疆的軍事中心,木紮爾特達阪重被啟通,在木紮爾特山口附近駐有70戶人家,專門負責鑿冰梯,維修道路,當時官兵換防、商旅往來、多取此道。30年代中期,芬蘭探險家馬達漢,由新疆的阿克蘇出發,路徑夏特古道回國。在夏特古道哈達木孜大達阪和木紮爾特山口附近有許多刻在巨石上的維吾爾文字和三區革命軍的徽記,記錄了1945年三區革命維吾爾軍由此出擊南疆阿克蘇的軍事行動。從上世紀中葉起,由於沿天山南北公路交通狀況的改善,險峻的夏特古道逐漸被廢棄。80年代末,人們認識到夏特古道在歷史、人文、旅遊、生態、登山探險等方面的特殊價值,夏特古道也引起了國際上的關注,人們對夏特古道的探險考察活動也由此拉開了序幕。1989年6月至8月,新疆大自然旅行社接待了一支16人的日本探險旅遊團,共同組成了“中日聯合探險隊”,採用南北接應的方式,穿越古道。相隔12年後,年烏魯木齊市登山探險協會從昭蘇的夏特溫泉出發,企圖再次穿越古道,但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協會主席董務新在探險途中遇難。

  探險地的民俗

  在哈達木孜達阪以北屬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哈薩克族是主體民族,夏特河谷都為哈薩克牧民;而達阪以南屬於阿克蘇地區,南木紮爾特河谷都是維吾爾牧民。這裏老一代人對夏特古道有所瞭解,甚至年輕的時候走過古道,而年輕人根本不了解古道。由於古道兩側的少數民族牧民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田園生活,他們對探險活動不能理解,也不會說漢語,這對不懂當地語言的探險者來說也是一個不利因素。

  一般行程

  第一天、烏魯木齊—昭蘇縣—夏特溫泉

  乘車經賽裏木湖—伊犁抵達昭蘇縣,再乘越野車到達夏特溫泉。

  第二天、夏特溫泉—哈達木孜達阪腳下

  距夏特穀30餘公里處,便是伊犁地區小有名氣的夏特溫泉。這裏環境幽靜,溫泉水溫在42度—64度,含有多種礦物質,令人稱奇的是不同的池子水溫不同。但這個溫泉是季節性的,只有在5月—10月有水。

  溯夏特河上行,就進入了夏特谷地。夏特谷地是典型的天山北坡第四季冰川谷地之一,當時冰川分佈最遠可至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口附近,在谷地中隨處可見古冰川的痕跡。每到夏季步入夏特谷地時,踏著綠茵似的草地,望著爭奇鬥豔的野花,這一切無不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舉目南望,近在咫尺冰峰雪嶺,時而雲霧迷漫,若隱若現,時而天高雲淡,冰山畢現。使人無不為大自然的神奇而讚歎。由於地處僻壤,夏特谷地仍保留了自然原始的狀態。這裏是野生動物的樂園,不時可見松鼠、旱獺、雪兔、野雞等動物,有時還可以看見雪豹、北山羊、盤羊等珍惜野生動物的出沒。

  第三天、登上哈達木孜達阪

  木紮爾特達阪(3582米)是哈位周裏哈山山脊線上的埡口,是南天山南北水系的分水嶺,其北為昭蘇縣夏特河源頭的冰川,南為阿克蘇地區拜城縣木紮爾特河源頭。達阪以南五公里處便是哈達木孜達阪(3509米)。達阪東西兩側為海拔5000—5400米的山峰。古道沿夏特河翻越天山主脈上的木紮爾特達阪和哈達木孜達阪,橫跨十幾公里長數百米厚的木紮爾特冰川,沿木紮爾特河到天山以南的溫宿縣。

  第四天、跨越木紮爾冰川

  發源於雪蓮峰下的巴什克裏米斯冰川和來自5000米以上雪山的冰川,在達阪附近彙聚成了一條30多公里的長、2公里寬的木紮爾特冰川。由於數萬年的冰川運動,冰穀兩側的山峰的脫落,在冰川上覆蓋了一層石塊,登高望去,冰川像是一條褐色的巨龍,從皚皚的雪山上傾瀉而下。木紮爾特冰是非常可怕的冰川,由於冰塊的擠壓運動,在裂縫交錯的冰川上隆起了小山似的冰塔,冰川的融化,在不足2公里寬的冰川上沖出了三條又寬又深的冰溝,溝底咆哮的冰河震耳欲聾。木紮爾特冰川南部的埡口地勢險要,100多米寬的埡口兩側的山峰拔地而起,高聳入雲。在埡口東邊的山坡上有7—8間用卵石修建的古代兵營,和好幾處掩體,在埡口最前端的一處絕壁上有一個碉堡,史書上記載的“梯冰”開鑿於此處,因為埡口兩側的峭壁是無法通行的,翻越冰川是唯一的通道。據分析,當年的古道肯定是和冰川相接的,由於幾百年來冰川的退化,古道和碉堡都懸在了峭壁上。

  第五天、下木紮爾特冰川—進入南木紮爾特河谷

  離開了古堡,又踏上了冰川。由於冰川的退縮,冰川末端落差很大,短短300米的距離落差達500米。但這段路線是木紮爾特冰川最為艱難而險峻的路段。要想下到穀底,也是十分危險的。要想抵達近在咫尺的穀底要花費近4小時的時間。

  下冰川後就進入了南木紮爾特河谷,很快就會發現河東岸的古道,沿古道下行,傍晚可以到達一處古代要塞,附近有很多掩體和墳包,在最高處有一測量鐵塔。下要塞後河道更為寬闊。晚上可在河東岸的紅沙棘叢中紮營地。

  第六天、攀峭壁,過冰河,進入夏牧場

  離開木木紮爾特冰川20公里後,河谷愈加寬闊,夏季,冰雪消融,近800米寬的河床到處都是水。河東岸有一處100多米長,近150米高的陡壁,滔滔的河水從陡壁流過,古道由此而中斷,要想通過必須從陡壁的側攀過去,千萬不要涉水!通過陡壁後還要過三道發源於東面雪山激流,水流很大,且冰冷刺骨。過河後就進入了夏牧場。

  第七天、過鐵橋—採石場—破城子—五團煤礦—阿克蘇

  過河後道路較為平坦,沿河西岸下行10公里左右就到了採石場,有一個鐵橋可以到達河東岸。沿東岸下行10公里就到達了溫宿縣的破城子。破城子是古代的城堡,現遺留的殘牆斷壁依然可見,尤其是100多米延伸到山根的城牆完整地保留著。

  南木木紮爾特河以東是阿克蘇的拜城縣,以西則是溫宿縣,再過河行進10公里就到達了溫宿縣的五團煤礦,在那裏可乘到達阿克蘇。

  第八天、從阿克蘇乘車抵達烏魯木齊

  備註:線路行程可根據需要調整

  出行裝備

  我們提供的集體裝備和物資:帳篷、爐具、燃料、食品、繩索等。

  個人裝備:背包、睡袋、防潮墊、墨鏡、衝鋒衣褲、頭燈。

  食宿安排

  活動期間食宿統一安排,考慮到夏特古道馬匹不能通過木紮爾特冰川,所有裝備需要背負。活動中兩名隊員配備一名協作,協作負責背負帳篷、爐具、燃料和部分食品。隊員背負個人裝備和部分自用食品。

  活動費用

  活動兩人成團,費用每人3800元,4-8人費用每人3200元,8人以上每人3000元。費用包括食宿、交通、保險、組織和協作人員費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