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釣黑頭的方法

黑鮶主要分佈於我國的黃海和渤海。魚體近似紡錘形,側扁、頭大,嘴大、眼大,鰓骨蓋邊緣有硬鋸齒狀,臀部有硬棘,背鰭鰭棘尖硬,體背呈灰黑色,腹部灰白色,體表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在大連地區,黑鮶又被叫做黑魚。它屬於近海肉食性魚類,生性兇猛,以活餌為食,多在潮水渾濁時和夜間活動,不成大群,不做遠距離洄游,只隨溫度的變化做深淺移動。 冬春季節水溫低,黑鮶多躲到深水區冬眠,不進食或較少進食。到了5月中旬左右,由於岸邊水溫回升,微生物大量繁殖,小魚小蝦日益增多,黑鮶也成群結隊由深向淺、由遠及近地到岸邊覓食。此時的黑鮶多棲息於近岸海底的礁群、防浪提下的水泥砣等處的礁縫和洞穴中。從此時開始直到6月中下旬,都是垂釣黑鮶的好季節。7月之後,天氣漸漸炎熱起來,特別是三伏天和初秋,岸邊水溫高,光線強烈,黑鮶又開始向深水區游動,直到9月末,岸釣黑鮶的效果一般都不會太好。10月~11月下旬是黑鮶的洄游期。這期間,黑鮶為儲備越冬的能量而拚命獵食,因此個體肥大,一般都在150克左右,大的可達1.5千克。喜釣黑鮶的釣手絕不會輕易放過這樣的佳期。特別在霜降前後,無論是岸釣、磯釣、灘釣,只要方法得當,都是乘興而來、滿載而歸。據統計,大連地區2000年11月份,在岸上夜釣黑鮶的平均魚獲在2千克左右。而在11月下旬,北方的第一場降溫天氣過後,黑鮶便又立即在岸邊消失了蹤影。  黑鮶是北方釣友主釣的對象魚之一,但由於垂釣時間和技法不同,每個人的釣獲量也有著明顯的差異。筆者經過多年的晝釣與夜釣、守釣與動釣的比較,認為岸釣黑鮶「夜優於晝,動強於守」。  黑鮶喜歡在黑暗環境中伺機獵食,所以垂釣時間宜選在每日的太陽落山之後到次日的拂曉之前,即所謂的「釣時選暗」。黑鮶對死餌極少問津,見到活餌則會不分青紅皂白地上去就是一口。因此,垂釣黑鮶時要讓釣餌動起來才能達到誘魚上鉤的目的,即所謂的「釣法選動」。

  礁石群、礫石區、疆質海草茂盛區、人工防浪堤壩下、養殖船航道等處是岸釣黑鮶的好釣點。釣餌有各種小魚(如泥鰍、高粱葉子)、六線魚肉、紫根子魚肉、魷魚肉、海蝦、海蟑螂、新鮮軟豬皮等。  常言道:「釣法用得妙,魚兒才上套。」「暗動」釣黑鮶應根據垂釣的客觀環境而採用相應的釣法,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獲得最佳效果。  一、 淺——浮拖

  淺是指高潮時水深不超過4米的淺灘,退潮時海底地貌盡收眼底。礁石群和礫石區是淺灘的最佳釣點。為了不影響工作,我平時都把釣時選擇在每日24點之前滿潮的夜晚,即農曆十二至十九、廿七至初四,主要釣「六三」潮,即潮漲六分開始至潮落三分時為止,尤以滿潮前的三四小時最佳。

  筆者認為淺灘釣黑鮶,為避免掛底、提高垂釣效率,浮標拖釣法是最佳選擇,同時應選擇拋竿時不易甩脫的釣餌。筆者主要使用兩種餌:第一種,六線魚肉(或紫根子肉),將其切成2毫米厚、長4~5厘米的細三角形;第二種,小泥鰍。為了便於拋投,墜和標合為一體構成「墜標」(墜標具體製作見《垂釣》第6期的《浮拖淺灘鱸》),子線2米左右,在鉤上方10厘米處穿3枚4克重的小鉛豆作附墜,作用是避免在拋投時子線纏繞主線,其二是調好拖釣時鉤餌的入水深度,釣鉤宜選用較大型號的長柄鉤。  拋投技術同《浮拖淺灘鱸》,不同之處在於釣餌始終處於海水的低層。海水較淺時,要將2枚墜移至墜標根部,這樣可以縮短釣餌入水深度。隨著海水的上漲,再將墜標根部的附墜逐漸移回原處,使鉤餌始終在黑鮶的索餌水層不停地左右擺動前游(離海底不能超過1.5米)。還可以向各個方向拋投,會大大增加黑鮶和釣餌的相遇機會。1998年11月2日晚,筆者在河口海域拖釣4小時,共釣獲黑鮶32尾,最大450克,最小100克,總重5.1千克。近幾年深秋夜間浮拖淺灘黑鮶,平均魚獲量都在2千克左右。  二、 深——沉拖  深是指離岸較遠、低潮時水深超過4米的區域。若這時繼續採用浮標拖釣法不免有些教條,事實上大多時候也不能奏效,原因是子線長度不夠,釣餌不能處於黑鮶的索餌水層。若增加子線長度(3~4米),則給拋投帶來極大難度。此時採用沉底拖釣法才是深水垂釣黑鮶的上策。

  深底拖釣法是指待釣組落底後,便勻速不停地收線,讓釣餌在水底層向前游動,從而達到誘魚上鉤的目的。釣點應選擇底部為疆質、有少量礁石且海草茂盛的海域。許多釣友為了增加釣墜的浮力、減小掛底機會,會將鉛墜改用橡膠墜、子線長20~30厘米、墜上系鉤(釣鉤採用鉤尖內彎型),釣餌也多用黃魚肉和泥鰍。這種沉拖釣法也極有效,但常常會阻墜掛鉤,影響垂釣效果。

  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摸索,認為用沉標拖釣法更得心應手。沉標拖釣釣組只是將橡膠墜用墜標代替,為了避免掛墜和操作輕便,墜標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墜標重心要靠下,使墜標在水底能處於直立狀態。二是墜標重力應是其浮力的3倍左右。要想有利於操作,調定墜標浮力的測定和墜標體積是必須的。測浮力的方法是將墜標放入盛滿海水的容器中,用電子秤或天平稱量溢出的海水,其重量便是墜標在海水中的浮力,再與墜標重量比較,測量其體積的大小,最終使墜標達到使用要求。為增加誘魚效果,筆者習慣在鉤上方10厘米處安裝一個夜光棒。

  操作技法則應是「挑、停、收、挑」的循環過程,即當釣組落底後要向上輕輕一挑,使墜標和釣餌離底,此時可暫停不動,於墜標再次落底的同時開始搖輪收線,然後再重複上述過程,使釣餌在水底層呈波浪式向前游動。當有魚咬鉤時,要立即將竿往回一帶,把魚鉤實後再拖上岸。有時黑鮶一口沒咬上,也不要停止拖動,黑鮶還會追上「逃命」餌再咬一口。當向某一方向拋投幾次而無魚上鉤時,應向其他方向拋投,或乾脆換一個釣點。

  三、 邊——上下拖 邊是指離岸只有四五米的水域。人工防浪堤壩下、岸邊礁石群處、養殖船航道兩側都是岸釣不錯的釣點。釣邊,拋竿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宜採用手竿進行拖釣。4.5米以上、硬調的手竿是最佳選擇,這種竿可以快速提魚上岸。線應與竿等長或稍短。為防小黑鮶上鉤,釣鉤不宜太小,最小也應用長海304號。釣餌首選海蟑螂和海蝦,其次是魚肉。 施釣時,應專門尋找礁縫和壩根處下鉤。要掌握「輕、慢、快」的原則,即輕輕提動釣餌,再慢慢放下,如此反覆上下拖動,使餌在黑鮶的泳層附近做上下垂直游動。當黑鮶發現身邊有獵物時,會突然躥出,一口將獵物吞下。有魚上鉤時,要快速揚竿,不給黑鮶鑽洞的機會,馬上提魚上岸,否則必會斷線失魚。當一個釣點連上幾尾而再無魚吃鉤時,不必死守,應再尋他處垂釣。

  總而言之,岸上釣黑鮶,「暗動」是最好的殺手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