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馭餌--發揮餌的最大功效

一樣的餌,一樣的配製,但是不一樣的馭餌技法,收穫是絕對不一樣的。下麵我就針對幾種普遍存在的問題,談談我自己的一些粗知拙見。
一、頻率是馭餌技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正確把握頻率才能使餌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很多人說保證一分鐘多少杆,或者一小時多少杆子,這種說法並不準確。頻率與留底餌料有直接的關係,留底餌料承載著誘魚和聚魚的作用。在初期,我們做窩的時候,可以頻率快一些,但是魚進窩子之後,我們並不是要杆杆中魚,只有在魚密度大的情況下是可以的。但是大多數時候建議大家,不要魚一進窩子,就杆杆去糗魚。這樣往往造成窩子裏的魚釣沒了,而留底餌料沒有延續性,很難繼續誘魚。釣魚頻率的快慢,要根據窩子的具體情況來定,這樣才能保證餌料發揮其應有的效果。
二、技術細節決定餌料威力。同樣的原料和同樣的比例,加上同樣的水去開餌,效果會完全不同。開餌水的溫度,打餌的力度,醒餌的時間,這些細節問題常常被大家忽略造成餌的鬆散度差等問題。餌的鬆散度,決定餌料在入水後的立體霧化速度,立體霧化速度主要起到誘魚效果。所以,在製作魚餌時要注意細節的完整性,這樣才可能使你配置出的餌料最終能與運用聯繫到一起。
三、釣魚是個系統的工作。在垂釣過程中,我們往往認為餌料、浮標、杆子都是獨立的。其實不然,尤其是餌料和浮標的配合是絕對縝密的。我們做過這樣的實驗,用不同吃鉛量的標,攜帶同樣的餌料,調四釣二去觀察,餌在走水的過程中表現出的狀態完全不一樣,到底的狀態也不一樣。鬆散一些的餌料,用大號吃鉛大的標,在快速走水的過程,餌料被破壞程度比較大,付鉤性明顯差很多。粘一些的餌用小浮標,走水的時間比較長以後,到底後略微又膨脹,容易被小魚搶食。往往就是我們認為各自獨立的部門的交叉工作沒做到位,才影響了我們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轉。
四、馭餌,要知道餌之所長,餌之所短。揚長避短,請魚入甕。沒有哪款餌是天下無敵,瞭解餌的特性,才能真正去駕馭使用。所以在煉餌的時候,對煉製材料都要單獨使用一段時間,瞭解每給材料獨自的特點,這樣才可能將餌料的特性與共性結合起來,更好的駕馭餌料。
返回列表